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
打印
tT

刘少奇长孙认祖归宗 获中国永久居留证

刘少奇长孙认祖归宗 获中国永久居留证

在开幕的《刘少奇生平业绩展》上,一个温文尔雅、谦和有礼的俄罗斯中年男子“混”在嘉宾队伍中,极其低调。不过,无论他多“低调”,他还是众人注目的焦点——他的名字“很俄国”,叫做阿廖沙。他说此次他是专门来看爷爷的生平照片的,而他的爷爷,叫刘少奇。

为了生存改随母姓

阿廖沙的父亲刘允斌是刘少奇与早期革命伴侣何宝珍的长子。上世纪四五十年代,刘允斌曾在前苏联学习和生活,并娶了莫斯科大学的同班同学玛拉为妻,阿廖沙就是他们的儿子。阿廖沙还有一个姐姐叫索尼娅。不过,在俄罗斯生活的数十年里,阿廖沙却从没在任何表格的亲属栏中填写过刘少奇、刘允斌的名字。

为什么这样?阿廖沙解释,在那个年代,中苏关系正处于恶化时期,为了少惹麻烦,他改随母姓;“除了考虑安全外,我们也不想炫耀,不想让人知道我们有这么伟大的亲属。”阿廖沙说。

就这样,作为一名普通人,阿廖沙考上了莫斯科航空学院,并以优异的成绩被分配到前苏联国家航天指挥中心工作,成为一名军人。

拥有一半俄罗斯血统的阿廖沙历经坎坷,终于“认祖归宗”,并获得中国永久居留证

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张春宁发自北京 据报道,中共早期领导人刘少奇长孙、航天专家阿廖沙,近日到广州参加了王光美事迹图片展。具有二分之一俄罗斯血统的他透露,自己已获得中国的“外国人永久居留证”。阿廖沙表示,愿意长期居住在广州,“由于工作、家人等关系,我希望一半时间住在美丽的广州,一半时间住在俄罗斯”。

继承父亲的聪明头脑

阿廖沙从父亲刘允斌那里继承了一个聪明的头脑和爱钻研的性格。他在莫斯科航空学院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,被分配到苏联国家航天指挥中心工作,成为一名军人,从事着苏联国防的尖端科技研究。由于工作出色,他还多次获得国家奖章。退役前,他是指挥中心的高级工程师。

父亲刘允斌是刘少奇与夫人何葆贞的长子,生于1925年。1939年,刘允斌辗转从延安去往苏联。他聪明好学、不怕吃苦,他以金质奖章获得者的身份,进入莫斯科钢铁学院学习。1946年,莫斯科国立罗蒙诺索夫大学物理系首次开设了核物理专业,他又萌生转学核物理专业的念头,但苏方对该专业录取把关严格,外国学生无缘入学。刘允斌于是选择进入莫大化学系的核放化专业。而后来,刘允斌在归国后参与的正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工作。大学里的刘允斌收获的不仅是知识,还有爱情。他与同班同学玛拉·费德托娃于1950年结婚。

五岁半才见到刘少奇

据王光美生前回忆,刘允斌和玛拉夫妇于1951年来中国度假,住了两个多月。1952年5月,他俩生下一个女儿苏苏(俄文名字叫索尼娅)。又过两年,儿子辽辽(阿廖沙)出生。

“我只见过爷爷一面。”阿廖沙告诉记者,那是1960年,刘少奇访问前苏联时,当时他才5岁半,“那是秋天,家门口突然来了辆很豪华的黑色轿车,走下来的老人很慈祥亲切,然后不仅亲吻我,还送给我玩具和糖果,并带着我们全家坐他的黑色轿车,那次是爷爷留给我的第一次、也是最后的印象。”1960年,刘少奇赴苏联出席81国共产党工人党代表会议,期间,特地去看了孙子孙女,那是阿廖沙第一次见到爷爷。阿廖沙一直珍藏着爷爷亲吻自己的合影照片

阿廖沙现在手上戴着的手表,上面就印有刘少奇的头像,“这是刘少奇故居博物馆送给我的,我要永远戴着它”。

5年前才见到奶奶

“‘文革’后,王光美奶奶对我们仍非常重视,她提出带我们回国,但由于当时我在俄罗斯航天部门服役,未获俄罗斯政府批准。”一直到2003年,在多方努力下,阿廖沙才终于和妻子回到了中国,“我第一次见到奶奶,是在2003年刘少奇诞辰105周年纪念大会上,当时,她就把所有能聚拢的亲戚介绍给我认识,她是一位非常和蔼亲切的老人。”

1957年,一心要报效祖国的刘允斌只身回到了故土,被分配在二机部工作,即后来的核工业部。他曾努力动员玛拉一起回来,但由于语言和背景的关系,玛拉无法适应新环境。玛拉最后一次来华是1958年,在刘少奇家只住了10天,最后刘允斌夫妇只好两地分居。

随着中苏关系恶化,刘允斌与玛拉被迫离婚了。玛拉独自带着两个孩子生活,并渐渐与刘允斌失去了联系。文革期间,刘允斌因父亲被打成“走资派”的缘故,受到牵连。1967年,42岁的刘允斌不堪忍受迫害,在一个冬夜卧轨自杀。令人唏嘘的是,阿廖沙和母亲玛拉得知这个不幸的消息竟是在20年后。对此阿廖沙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:“直到现在我也不相信父亲会自杀……我们一直思念着父亲。”在中苏交恶时期,为了少惹麻烦,阿廖沙没在亲属栏中填写过爷爷刘少奇、父亲刘允斌的名字。由于没人知道他特殊的身世,阿廖沙一家过着平静的生活。

1987年,刘允斌的妹妹刘爱琴费尽周折,从来中国探亲访友的莫斯科同学那里打听到了阿廖沙一家的下落。在王光美的帮助下,1998年刘少奇诞辰100周年时,中方向阿廖沙发了邀请函。但由于阿廖沙有在保密部门工作的经历,暂时无法出国。直到2003年4月,提前退役的阿廖沙和妻子终于第一次来到中国。他们迫不及待地飞到北京,在王光美奶奶家和刘爱琴姑姑家住了一周,接着便直抵湖南刘少奇的老家“认祖归宗”,后来还去了南京雨花台为何葆贞奶奶献花圈。

希望在俄推广中医

如今,阿廖沙时常穿梭于中俄两国之间。他表示,愿意做中俄关系的民间使者,并打算在俄罗斯开一间中医院,将祖国的传统医术带到自己的另一个祖国。

图四  刘少奇与儿媳和孙子孙女合影。左起为:阿廖沙的姐姐索尼娅(中文名苏苏)、刘少奇、阿廖沙(中文名辽辽)、阿廖沙的母亲玛拉
附件: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
返回列表